筹款案例|理事会亲自下场做公众筹款发布日期:2023-08-18
编者按:理事会是社会组织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也许提到理事会治理,都会是很多组织的“难题”。也正因如此,理事会对资源的引入、投入程度的深浅、参与项目与否……都影响着一个组织的发展。
今天我们观察的这个案例,确是理事们躬身入局“下沉”到项目、筹款、传播多项工作中,带来了积极正向且深远的影响。
“阿依土豆支教”是重庆市兴安帮扶基金会的品牌项目,于2012年发起,致力于为处于困境中的孩子提供成长帮扶。“阿依”是彝语“孩子”的意思,土豆则是当地人最主要的果腹食物。
2021年5月3日,理事长梁兴安先生在凉山考察支教项目之时不幸遇难。为了缅怀、传承梁兴安先生的精神,2022年重庆市星星帮扶基金会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兴安帮扶基金会。更名之后,基金会继续扎根在大凉山,延续梁兴安先生的公益精神,共同点亮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
01
下沉第一步
只有踏上凉山的土地,才会与这里产生联结
理事会的躬身入局是具有周期性的,如何从一开始建立人与人、人与组织的链接,尔后确定进入理事会,再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建立信任以及协作机制,这一系列的过程,每一步都影响着日后理事会与团队的协作。
传播筹资组长雄城(前支教老师)向我们介绍:“我们有一个不可复制的活动一一大凉山实地探访活动。以前每次提到筹款,或者说捐赠人服务时,梁叔都会说,你们要亲自来大凉山走一走、看一看。我们的理事,最初是我们的捐赠人,就是这样实现了第一次与凉山的近距离接触。而每次探访之后,他们都会被支教老师所打动,首先就会成为阿依土豆的一位支持者。比如我们的Mark老师,他自己是一位知名的摄影师,他在传播、品牌建设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他现在也是我们的理事。”
很多理事起初是受到了梁兴安先生的影响和鼓舞,尔后在不断关注孩子的过程中,理事们自己也收获了孩子成长的喜悦,感动于支教老师的付出,这成为了一个持续参与的动力。
理事们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会影响身边人的加入,这样就为阿依土豆链接起了更多支持者。雄城告诉我们,阿依土豆的筹款会以学校为单位,一个学年需要从硬件、软件分别改善什么,需要多少善款支撑。理事们首先自己会支持,他们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企业。除此以外,他们自己还会链接相关的爱心企业一起来助力。比如雅戈尔集团定向支持一所凉山学校,叫麦地小学,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每个学年阿依土豆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个计划和预算,雅戈尔每年都会根据这些行动计划来捐赠,到现在已经五年了,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学校、这里的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
理事们在方方面面被阿依土豆需要,不仅仅是在资源的链接上。雄城向我们介绍,有一些理事自己是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而支教老师扎根乡村开展教育工作,难免会有孤独,艰难支撑的时刻。这时候外界的陪伴,对支教老师来说,是关键的支持。这样的一对一心理帮扶,给了支教老师非常关键的陪伴和援助。
02
理事也述职
不仅仅只有秘书处向理事会汇报工作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微弱,这时候理事就会根据机构需求推荐伙伴加入,一起来行动。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等每年理事会时,就会形成推荐机制,由现任理事来推荐新理事的加入。目前理事会成员大部分都来自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校友。推荐之后“入群”的流程有点类似于面试,候选理事还需要认真阐述自己可为阿依土豆带来的贡献。最后由理事会全员投票,只有超过60%的通过率,才可以确定是否加入理事会。
正式进入理事会后,一切才刚开始。往常的理事会都是秘书处向理事会汇报工作,但在阿依土豆项目中,还要加一项一一每两年一届的理事会,理事也有述职、考核,比如说某一位理事他的任务完成情况如何,每年100个小时的投入是否实现,每年是否都到凉山区实地走访,等等。
而这些“指标”,均由理事们之间达成共识尔后执行,由此可以理解,不仅是理事们参与的自我驱动力很强,理事会的机制同样非常严格,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流程。
03
“任务制”模式协作
建设公信力,是做好筹款的前提之一
阿依土豆是一个支教系统的项目,这类项目的特点,往近了看,是很难制定出“3-5年发展到多少规模”这样的大计划。往远了看,支教的终极目标是无教可支,也就是如果有一天乡村不再需要支教项目、支教老师,项目的梦想就实现了。
对阿依土豆来说,持续地扎根凉山,陪伴、见证乡村学校的改变,帮助支教老师更好地开展工作,最终帮助凉山孩子通过教育改变现状。这是所有人的基本共识。基于此,根据需求开展募款,这就是最直接的筹款产品。
阿依土豆的“按需”,是不断随着乡村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支教老师、乡村孩子的需求而变化。从这个角度看,阿依土豆的“自我”很小,他们的驱动力依托于项目议题的深入,依托于受益人(支教老师、乡村学生)的成长与改变。
雄城告诉我们:“项目的目标更聚焦在大凉山,聚焦到每一所具体的学校、每一位支教老师,按他们的需求来开展工作,开展筹款。如果要说长远规划,我们会把重心放在公信力建设这些方面。”
在公信力建设这个角度上,项目正在搭建一套内部系统,这个系统包含财务管理方面,以后每一笔捐赠,不管是企业的、个人的、大额的、小额的每一笔捐赠,都是通过系统录入――谁捐的,这笔钱能够花到哪去?是到阿依土豆的哪一所学校,什么用途;还是人员费用、办公费用等等,这些全部都可以溯源和追踪每一笔善款的具体去向。
但是在没有这个系统之前,是如何管理的呢?雄城向我们展示了一份手机中的管理表单――是一份很长的excel表格,详细记录了每一笔善款的金额、来源,由哪位理事牵线,哪位理事沟通,哪位工作团队跟进等等。
这样“任务制”模式的推动,分工明确,且井井有条。不单单是在捐赠这个端口,在组织内部的协作上,同样如此。
04
目标清晰,任务分解
理事会如何共同协作一次筹款活动
阿依土豆每一笔的捐赠,都能找到对应的内部联络人,也就是理事。捐赠人完成捐赠后,需要反馈、维护,这些动作都会由内部联络人去做。比如为捐赠人发感谢函,邀请捐赠人去凉山探访,还要陪同。
现任理事、曾任秘书长的包忠碧向我们介绍,理事们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盘活”整体筹资工作,从年度筹资规划开始,再到互联网筹款和企业捐赠比例,同时,年度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也会在规划中明确,比如99公益日。
在99公益日期间,整体筹款目标会拆分到每一位理事,而每位理事的筹款目标再细化到“天”,每一天筹多少,配捐多少,有着相对清晰的计划。每位理事都会生成一个专属的一起捐链接,理事自己会捐赠,还会带动身边的朋友捐赠。理事的筹款方式,不仅仅是发朋友圈,他们会自己组建社群,在这个社群里面不断沟通项目的进展,细节,反馈,获得更多支持。秘书处这个时候会做好服务工作,统计、战报、感谢信息……等等。
05
理事会的可持续参与
从精神感召到赋能
最初的时候,阿依土豆的捐赠收入主要来自于理事的捐赠,大部分理事都是受梁兴安先生的精神感召而来。然而2021年5月,一场意外的发生,梁兴安先生离开了大家,每个人都十分悲痛,而延续梁叔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未尽的公益事业持续下去。
雄城告诉我们,去年5月之后,理事会的一些职能发生了变化,除了捐赠、链接资源,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赋能。
如何来理解赋能?阿依土豆目前全职员工8个人,分布在重庆和西昌两地。重庆办公室日常有3人,秘书长、“七彩未来”项目负责人、筹资传播助理。西昌办公室的同事主要负责项目,志愿者招募培训,教研陪伴。
一个组织的可持续化发展,要面对新的变化。这过程中除了理事们的倾力投入,更需要专业化团队的支撑。我们可以把理事们的赋能,理解成是理事们的一次“下沉”一一落实到每一个工作模块中。
雄城向我们介绍,目前把机构所有工作通过模块化方式分工,一共整理出了四大模块。理事会根据这四大模块,分成了四个部门,分别由四位执行理事牵头,相当于“组长”的身份,与其他理事组成小组,来负责该模块内的工作。
这些工作不仅是宏观方面的,有些甚至非常具体、细节。比如在其中一个模块中,理事们会围绕着孩子的三维成长目标一一健康、快乐、成长,不同的目标会产生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对应的行动投入是什么,如何细化到团队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这些全部会由理事和专职共同讨论,达成一致后开始执行。
虽然理事会是组织的决策层,但在阿依土豆,推动事情是由下至上共同推动,而不简单是自上往下地传达。
图:2022年99公益日,阿依土豆参与99公益日筹款行动中的每一步,包括启动、企业资源链接、传播推广等,理事们根据专职伙伴提出的实际需求,“被安排”工作。
目标的共识在阿依土豆内部至关重要,很多人都被梁兴安先生的公益精神感召,认同他的公益理念一一要去照亮凉山孩子的上学路。阿依土豆的每一位理事,对这一点认同且深信,并付诸行动。每个人都是这束光。
作者介绍
冒羽佶,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中国青年代表、哈佛大学社会创新种子社区伙伴、G20青年企业家联盟影响力人才计划伙伴。曾任职壹基金十余年,负责机构的品牌及传播工作。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华东班讲师、公益网校讲师,筹款行业培育平台方德瑞信讲师,字节跳动公益感光计划讲师,南方周末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讲师;研修英国可持续慈善研究院慈善心理学,并成为国内首批获此证书的公益从业人员。现发起成立声情并冒创意工作室,致力于研究并解决公益议题/组织与公众的链接,为组织提供品牌、传播、月捐的解决方案。
栏目介绍
方德瑞信从2020年开始联合“公益筹款Leader营”的Leader伙伴和外部专家,聚焦于“一线、县域”公益组织,共同挖掘筹款行动细节与经验,以期探索适合本地伙伴的筹款行动路径。这些案例不局限于成功经验,我们相信每一次行动和每个案例都有值得被记录的闪光点。2023年,我们特别开设“筹款引玉专栏”,愿与公益行业伙伴分享一线筹款案例,推动本土知识与经验的流动。
本案例共创合作伙伴:2022公益筹款Leader营-蜀你最棒团队(杨娟、符俊杰、邓富友、高思发)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下你对案例的所思所想,如有更多希望深入挖掘与记录的案例也欢迎投稿:service@cafp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