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资讯 > 支持性社会组织如何推动慈善行业伦理共识
支持性社会组织如何推动慈善行业伦理共识发布日期:2024-0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爱德传一基金 ,作者黄佳


编者按:本文基于黄佳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完成的学位论文《支持性社会组织参与慈善行业伦理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方德瑞信为例》编写,梳理了作为支持性组织的方德瑞信近年如何开展推动慈善行业伦理共识的工作,在过程中呈现的关键动作等。


我们在推动筹款伦理工作的一路上离不开各方伙伴的支持和建议,最终得以在2024年顺利正式出版了《慈善筹款伦理实践研究》一书。2024年,正式启动的“共建卓越·公益筹款伦理自律行动”希望推动以筹款伦理为切入点的行业自律更符合时代需求,促进公益实践工作遵从更高的、具备共识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标准。


*题图由AI生成。


公益慈善组织是践行现代慈善事业的重要载体,通过公益慈善组织联结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的间接关系,形成“陌生人慈善”日益成为公益慈善的主流形式。现代慈善伦理需要在观念、制度、行为标准上完成建设,适应现代慈善事业法制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特点。


互联网+慈善高歌猛进浪潮下,慈善与商业边界模糊,慈善动机的伦理评价争鸣不休,“同一天生日”、中华儿慈会“配捐”暴雷等负面事件导致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频受质疑。个别公益慈善组织的失范行为,一再冲击公益慈善行业的整体形象。公益慈善组织伦理建设成阻碍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短板。


筹款伦理是筹款事业的根基所在。公益慈善组织伦理建设和互联网模式下慈善行为和内容,商业观念冲击下的慈善动机都蕴含着当代慈善伦理的深刻问题。2018年,在北京南都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以下“南都”、“敦和”)两家基金会的支持下,方德瑞信和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七悦)组建联合项目组开启中国筹款伦理研究。项目组希望基于《国际筹款伦理准则》,结合中国国情,形成了《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准则》为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人提供原则和行为指引。项目组六年来的持续推进,使《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实操指引手册》成为国内慈善筹款伦理共识的关键文本,公益筹款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伦理守则。方德瑞信作为一家支持性社会组织参与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建设,进而引发行业集体行动和扩散的过程非常值得记录与分析。



慈善行业伦理形成的社会共识特征


以《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实操指引手册》为基础的慈善筹款伦理共识形成过程是一个公益慈善行业集体行动的过程,具有社会共识的典型特征。


第一是社会性。社会共识的出发点是不同社会主体经由共同的社会生活实践构建共同的生活感知和记忆。慈善行业伦理起源于公益慈善生态中不同的主体的公益慈善行为实践。基于共同的实践,所形成的观念、体验和价值判断标准具有社会性特征。


第二是公共性。共同生活、共同利益成为公共价值产生的社会前提。公共价值的存在也对共同生活社会秩序的维持产生积极影响。社会公德就是典型的公共价值,是社会公共行为规范的体现。慈善行业伦理是社会公德的一种,其所产生的共同的价值、规范、准则、目标不仅作用于每一个公益慈善从业者,让从业者产生身份认同。慈善行业伦理也作用于整个行业,维持行业秩序的功能,增强行业凝聚力,具有公共性特征。


第三是互动性。为了达成利益分配的平衡,在共识过程中会采用沟通、协商、妥协等手段达成共识目标。慈善伦理形成的过程是一场通过充分互动讨论而对公益慈善行为价值原则和行为规则达成广泛协定的社会共识过程,具有互动性特征。


第四是动态性。时代的变化、立场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和能力的变化都会使共识主体评价的尺度和标准产生变化,导致共识的基础发生变化。所以当社会条件发生改变时,共识所形成的原则、标准、规范也应该随之做出动态调整。慈善行业伦理也需要在不同的政策文化环境和不同的公益慈善组织和从业者能力也需要不同尺度和标准,具有动态性特征。




筹款伦理倡导在过程中的关键发力点


如果将慈善行业伦理形成过程分为启动点、意识形成阶段、共识阶段、实践阶段、扩展阶段5个阶段。方德瑞信在成功推动《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实操指引手册》形成的过程中,启动点和共识阶段最为关键。


图片


关键点一:启动点。焦点事件爆发后,需要专业意见的引入,引导行业各方意识到社会舆论中负面问题的根源在于慈善伦理。只有把负面问题转化为慈善伦理的问题意识,才有推动慈善行业伦理共识形成的可能,推动筹款伦理从无到有。方德瑞信在此阶段,发挥支持性社会组织专业者角色,引导行业思考问题的爆发与筹款伦理相关,筹款伦理是筹款专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点二:共识形成阶段。共同认可的价值原则与行动准则是慈善行业伦理形成的关键标志。共同认可的过程需要将伦理意识从转瞬即逝的火花,推动成为一场集体行动,不断引入利益相关方参与,达成共识。方德瑞信在此过程中发挥支持性社会组织联结者的角色,以《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实操指引手册》为筹款伦理共识形成的载体,通过“开放、共创、参与”的方式,引导一线操作型社会组织、互联网公募平台、公募型基金会、律师、学者、政府部门等不同相关方参与。


图片

图:2018年5月22日,“公益筹款伦理实操手册”立项研讨会




筹款行业培育与倡导平台方德瑞信的关键角色


在启动阶段,方德瑞信重视专业意见的输入。支持性社会组织方德瑞信在启动阶段承担专业者的角色,并首次在国内引入国际筹款伦理文本,开展行业问卷调查,推动行业意识到焦点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公益慈善组织、从业者的专业性相关,与筹款伦理共识尚未建立相关。


因长期深耕互联网筹款模式研究,熟知一线公益慈善组织的困境,并且了解国际成熟筹款领域的发展情况,方德瑞信在公益慈善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洞察,因此能快速作出反应,在焦点事件爆发时,方德瑞信能够通过知识生产,把国际筹款伦理文本快速推到行业中,让各方在讨论时有一个可供参照的中立文本,将筹款伦理推到台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将关注焦点事件相关方的观点梳理表达,在杂乱的情绪化表达中找到一个建设性的方向。通过行业观察的方式,呈现国内外应对该事件的最佳实践,为追求专业化发展的一线公益慈善组织和从业人员看到现实困境中的希望。


图片

图:2018年10月,“手册”修订讨论研讨会


在共识阶段,方德瑞信专注于设定任务,并反馈进程。慈善行业伦理的构建不仅需要价值原则层面的共识,也需要行为层面的指导。每一次伦理问题的爆发,如果只能停留在情绪宣泄上,并不会给公益慈善行业带来真正的进步。因此,从意念形成到推动行动,必须有一项对参与者有意义的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反馈,形成社会影响。


方德瑞信以《中国筹款伦理行为实操指引手册》这份行业公共品的讨论、研究、制定凝聚各方共识,在此过程中发挥支持性社会组织联结者的作用。因其在公益慈善生态中的独特生态位,能使它跳脱单一的组织视角,从行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联结到各方。




《手册》与其研发者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推动作用


《手册》作为行业公共品,在筹款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层面实现了三个推动作用。首先,发挥了联结者信息沟通的功能。在《手册》行为守则、行为准则、案例指引的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群体参与,促进信息的充分交流。通过筹款人大会(方德瑞信举办)对不同阶段的成果进行及时发布,让行业感知到行动的进程与结果。筹款伦理是筹款人专业价值的体现,起到凝聚筹款人群体的内群感化作用。


图片

图:2019年12月6日,公益筹款人大会上发布2019修订版手册


其次,《手册》研发项目组由学术机构与业内支持性社会组织共同组成,助力《手册》研发内容更具落地性。筹款伦理准则可以为机构制定各类公约、管理制度提供参考,起到规范引导的功能。最后,发挥支持性社会组织政策倡导的功能。将筹款伦理推到公益慈善捐赠、募捐等政策制定讨论中,将筹款伦理的应用内容转化为互联网公募平台的培训中。


第三,全流程地引导行业自组织与自律。回顾筹款伦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业自组织的过程。支持性社会组织方德瑞信对筹款伦理的意识形成、共识形成和实践应用都起到重要的参与作用。方德瑞信对自身定位清晰:“为什么是方德瑞信,是因为方德瑞信始终与一线的筹款人在一起,最关心他们,最能感知到他们的困境。”


从启动点到意识形成再到共识,虽然参与利益相关方代表逐渐增多,但整体数量在可控范围内,形成了推动慈善筹款伦理建设的“小组织”。这样的小组织既能保证异质性,信息能够充分共享,增进各方理解。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呈现和表达,保证参与者能够决定自行设置行动议程、行动规则,能够自主对结果作出决策,设置其他议题。



作者介绍

黄佳,西湖大学发展联络部高级主管,曾在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信阳市民政局从事公益项目资助、社会组织管理等工作。2017年起,参与《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实操指引手册》项目推动,见证了以文化伦理为切入点推动行业建设的过程。



共建卓越·公益筹款伦理自律行动


2024年5月,由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提议,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深圳市阿斯度社会组织自律服务中心、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等行业组织联合发起“共建卓越·公益筹款伦理自律行动”。“行动”期待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尽吾辈所能,推动以筹款伦理为切入点的行业自律走向更符合时代需求的行动层面,促进公益实践工作遵从更高的、具备共识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标准。“行动”将在凝聚多方共建、支持认知和实践水平提升、促进他律与自律互动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以令追求卓越者得到鼓舞,使公益慈善的价值本源得以长久彰显。



Copyright © 2017 方德瑞信公益筹款 沪ICP备1801897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4857号
公益行业筹款资料库